良禽尚知择木而栖,高智商的人类是否需要选个好的风水环境?

罗李华
2018-11-23
来源:

先有地灵,方出人杰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良禽善知择木而栖,人类作为高智商的动物,更应该懂得为先人寻一福地、为家人选一吉屋、为子女择一佳校。找一个好的环境、找一个好的平台,就是风水。

风水的历史悠久 ,源远流长 ,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。风水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 ,逐渐形成有完整理论体系和多种流派的一门学问 ,即风水学。现代科学指出 ,风水学是空间组织学的重要分支 ,是关于景观生态和景观心理的一门学问。它对中国古建筑、城市、村落、民宅、寺庙、园林、墓地和陵园的选址、布局、规划等有深刻的影响。

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 ,一些有识之士在相地术的基础上 ,结合当时已出现的天文、地理知识 ,以及阴阳、五行、八卦等思想构建风水的前身 ———堪舆术。专门为营建城邑、阳宅、阴宅选址 ,择时、占卜吉凶。社会上有执掌这门学问的堪舆家(多为氏族首领或士大夫) ,成为当时社会上颇为盛行的术数预测中的一家。堪舆术是涉及天地万物的学问 ,与《易经》中“仰视天文 ,俯察地理”相从。堪舆术出现使原始的相地术变得神秘玄妙。堪舆逐渐成为相地的代名词。后世的风水也常用堪舆作别称。

经曰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其意是:气, 聚之使不散,需要采取蔽风措施;行之使有止,需要采取界水措施。即蔽 风界水,就称为风水。

《诗经》在“大雅·公刘”中记载周首领不辞劳苦 ,长途跋涉为本氏族寻找居住地 ,且按“陟、观、度”的次序“相宅”。这与后世风水术的“觅龙、察砂、观水、点穴”作法颇有相通之处。周时的堪舆家已总结出“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,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,因天时 ,就地利   ”的相宅经验。显然“相宅”有其科学性的一面 ,

在风水术中、看龙脉是一门复杂学问。怎样看龙脉呢?首先是看来龙之祖出。因为祖山奠定了凶吉的根源。由远而近,祖山分别是太祖、太宗、少祖、少宗、父母之山、祖山好,才有好穴,也才有好运。看了祖山,再看来龙。以土为龙之肉,以石为龙之骨,以草为龙之毛。龙有须有逆,逆为贵。龙欲其聚。不欲其散。龙欲其止,不欲其行。龙有十几种?如游蛇龙、平冈龙、嵯峨龙、兴射龙、孤秀龙等。

龙脉有好有坏。凡是主山起伏逶迤、星峰秀丽、枝肉随身、山势巍峨,就是发福的山。凡是懒散怯弱、死硬臃肿、粗恶直长、散乱尖利的龙脉都不好。还要看支山,支出要如仓如库,如旗如鼓,如天马贵人、笛印文笔、金箱宝剑,就属贵格。支山的作用是迎送、朝拱主山,使主山更加威形浩荡。

风水先生又用八卦解释龙脉,并且与人生祸福附会在一起。说乾山主贵人高寿;坎山主忠寿贤良;艮生主人丁兴旺;震山主生男生女;巽山主出贤婿;坤山主妇女高寿;兑山主科甲高中;离目主督目之灾。

风水先生用"气"解释山,说气不和山不植、气未止山走趋,气未会山而孤,气不来脉断续,气不行出垒石"。又有所谓的五不葬山。一是石山不可葬,因气以土行。二是断山不可葬,因气以脉来。三是童山不可葬,因气以生和。四是导山不可葬。因气以势止。五是独山不可葬,因气以龙会。这五出又可变通、如石山有土穴、童山干燥,皆是可葬之山。

看罢了山。又要看地形,即所谓看入首。风水先生认为,龙之入首有五格(直横回飞潜),直龙是撞背来,顶对来脉结穴,气势很大,发福极快。横龙是从侧落。回龙是曲翻身。飞龙是结上聚。潜龙是落平洋。另有所谓的闪龙入首格,即龙脉躲闪,这是要考考风水先生是否善于识别。如果入首不佳,一切都是徒劳。

龙脉大致如此。风水先生看罢形胜!就用罗盘测方位。看入首在某字上,系四局中乙辛丁癸。何龙生旺之地。坐其生旺,避其八煞,依法定向结穴。

风水先生认为看龙脉决非易事,盖龙脉绵豆,远者百里千里,近者数十里二三里。自起祖发脉,以至到头入督。其间有太祖、少祖、穿帐、过峡、顿跌、束气等处。既怕风吹脉露,又恐穿田脉隐。所以,看龙脉是风水今最难的事情。

看风水吉地,要靠悟性。《青襄海角经。惰性》云:"据星点穴是矣、有离星出脉者何以知之?据脉点穴是矣,有离脉出气者何以知之?若此者,非常法所能拟议,须于无中看有,去处求留,散中求聚,游神于此牡牡骊黄之外。是为得之,术家所以有道 眼法眼之说也。又曰水底必须道眼,石中贵得名师,岂真有一道神光下烛九垓,若是之,异于人哉!盖其仰视后龙之势,俯察入首之情:旁观从佐,遍览朝迎。知其势之所趋,情之所至,不于此而必于彼也。此古人神解之妙,有独特独见不可以示人者。今人见其所见,不见其所不见,遂目、古人所为如神如鬼而莫之及。亦可一笑矣。

可见,风水先生是反对教条、反对生搬硬套的。主张综观地形"知其势之所趋,情至所至"、达到"神解之妙",这才算得上"如鬼如神"的风水先生。谢和卿在《神宝经》也赞成这种观点,他说:"窝穴宜深更宜浅,天机切要心明。乳情宜下又宜高,秘诀全凭眼力。"一切咸水理论都要通过服力付诸实践,有眼力就有了悟性。有了悟性,就能相好地。

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,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。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,风调雨顺。因为有山便有“骨”,有水便能“活”,山水相匹,相得益彰。所以,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,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。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、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?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,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。从这种意义上讲,“地灵人杰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。

《阳宅十书》说:“人之居处,宜以大地山河为主,其来脉气势最大,关系人祸富,最为切要。”“阳宅来龙原无异,居处须用宽平势。明堂须当容万马……或从山居或平原。前后有水环抱贵,左右有路亦如然。”“更须水口收拾紧,不宜太迫成小器。星辰近案明堂宽,案近明堂非窄势。此言住基大局面,别有奇特分等第。”这是一种从大环境而言的风水宝地模式: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,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,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,重重护卫,中向部分堂局分明,地势宽敞,且有屈曲流水环抱,这样就是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。

中国常见的背山面水的城市、村落而言,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典型环境。其科学的价值是:背后的靠山,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;面朝流水,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,又能享有灌溉、舟楫、养殖之利;朝阳之势,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;缓坡阶地,则可避免淹涝之灾;周围植被郁郁,即可涵养水源,保持水土,又能调节小气候,获得一些薪柴。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,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。这个富有生态意象、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或村镇,也就是古代建筑风学中始终追求的风水宝地。

当代社会的发展,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。但众多的城市却没有山峦,或缺少河流,似乎与传统风水中强调的依山傍水距离甚远。但只要略加变通,依然可以找到符合传统风水宝地的范例。在考察城市中的风水状况时,可以将一座座的楼房看作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峦头,左右护砂,青龙白虎,朱雀玄武;可以将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的道路,看作是一条条的河流溪水。因为对于城市、民居建筑而言,自然环境即山岳河流等要素的影响,远不及毗邻宅周的其它屋宇、墙垣及道路等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,因此在城市井邑之宅的辨形方法中,龙、砂、水、穴遂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喻义而加以应用。

正如《阳宅集成》所说:“万瓦鳞鳞市井中,高屋连脊是真龙。虽曰汉龙天上至,还需滴水界真宗。”《阳宅会心集》亦说:“一层街衢为一层水,一层墙屋为一层砂,门前街道即是明堂,对面屋宇即为案山。”在遵循传统风水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与发挥各个地区、各种先天条件的优越性,细心发现个别地区的先天缺陷,并通过各种努力去改善其整体环境,去完善这个小区的建筑,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
阅读160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