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儒家“五经之首”,道家“三玄”之一的《易经》,解说者层出不穷,致使许多学习易经的人茫然不知头绪,但凡研究《易经》者都离不开“理、象、数”这三大法则。这三大法则说简单是简单,说难也难。如果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当然简单,但如果要学通就不容易了。
要了解这三大法则,首先要知道它发展的源流。《易经》最开始是一本卜筮心得总结,并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广泛的内容。我们今天学习《易经》的方向和周文王当初创作出六十四卦的方向是不太一样的。当初《易经》是纯粹用来占卜的,而现在却更多包含了哲理的范畴。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众所周知,我们现在看到的《易经》是由《系辞》和《易传》两个部分组成。一开始并没有《易传》,据说这是孔子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悟创作的。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在《易传》当中找到非常多儒家思想的身影。这算是三大法则的萌芽,之后人们开始从更多角度研究《易经》。
时间一直拉到宋朝。宋朝虽然军事不行,但经济文化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。我们今天所接触的传统文化,其实大部分是经过了宋朝思想家们改造过后的产物。就连《易经》也是一样的。“理象数”这三大法则就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。南宋的朱熹推行理学,在研究《易经》方面也推崇以理为主。这个观点一直影响到了现在。
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三大经典问题,即: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往哪里去?”中国的先贤们没有提出这种问题,但是提出的三大法则却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三大法则的内涵。
首先是理,宇宙间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。我们在这里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规则。因为这种规则的存在,所以事物都按照这个理的规则发展变化。人从哪里来?就是从这个理得规则中演变而来。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都有它包含的道理在。
再者是象,顾名思义就是形象。无论是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它都存在着一个象。就拿人来说,他有五官、外貌、身材等具体形象,也有父母、孩子、同事等等的社会关系形象。你是谁?你就是这些形象结合在一起的人!
最后是数。古人掐指一算便能通晓过去未来,就是因为明白了易数的缘故。一个时钟刚刚被制造出来就注定了指针能够走多少圈,这个时钟能用多久,这就是它的数。可以说了解了事物的数,它未来的发展变化也就全部掌握了。人要往哪里去?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含义一说出来人们都很容易懂,但是学通却没有那么简单。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够把其中一项完全摸透。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了: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完全学通这三个法则吗?答案是有的,宋朝的邵康节就是这么一个人。
人处在世界上,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在变,只要发生了变,便包含了它的理、象、数。人的智慧如果懂得了事物的理、象、数,就会知道这个事物的变,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,一定会变,为什么会变,好比水温升到100摄氏度的时候会沸腾,水温降到零下摄氏度的时候就会结冰,量变成质变,有它的道理,完全明白了这些,就万事通达了。理、象、数通了,就能知变、通、达,万事预知了。
人生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探索前进,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能把《易经》学会一半就很不错了。学习易经在于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,开启辩证观的人生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