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亨培

2018-10-10
来源:百科官网

罗享培

释玄斋第四代传人罗亨培

罗亨培,字清水,号子济山人。生于同治十一年(公元1872年)岁次壬申三月二十六日巳时,终于民国三十五年岁次丙戌九月初十日丑时,享年七十五。葬于屏峰村后山主龙穴坐艮兼寅。

  光绪二十三年(公元1897年)岁次丁酉,继释玄斋衣钵,是第四代掌门。光绪廿五年(公元1899年)创办私塾,课育子弟,普及文化。闲暇之余,修撰各族宗谱,溯本追源,脉络清晰。且夫,精通佛理道法,医卜玄术,宣扬文明,造福一方。


罗享培创办私塾事迹

自从释玄斋第三代传人罗福炳将毕生绝学传至独子罗培后,便云游四海去了。而罗培自从继承释玄斋衣钵之后,运用所学造福一方。只要提起释玄斋,乡邻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。

清末时期的旧社会,文盲率极高,许多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,一辈子就浑浑噩噩地生活着。纵观天下大事的罗培深知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之本,于是冥思苦想之下,决定创办私塾教书育人。

传统的教育是以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为主,与西方文化相比,极其落后。而且据罗培推测,科举制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。如何实施教育,使学能致用,成为罗培心中的一道难题。

不过这个难题并没有持续太久,一个人的到来解决了他的疑虑。众所周知,梁启超是中国维新变法的一大主力。1897年,梁启超在湖南受到反维新派的攻击。由于这些保守势力强大,梁启超一时之间竟然望不到出路在哪里。这时一位来自福建的朋友向其推荐了释玄斋。刚开始梁启超并不相信,但见到朋友信誓旦旦的保证,也就起了兴趣。

当梁启超来到释玄斋,看见眼前的先生和自己年龄相仿,梁启超起了英雄相惜之心。于是道:“不知罗兄对当今时局有何看法?”

培回答道:“自道光以来,我中华饱受西方列强之入侵,究其原因,实乃吾国弱而敌强之故,前辈仁人志士皆明白此理,救国之法唯有求变”

听完罗培的论道,梁启超眼睛闪光,大有找到知己之感。高兴地说到:“想不到罗兄有如此见识,这番话让我不虚此行啊。我等现在就是在推行变法之事。”

“变法、变制度乃是大势所趋。但守旧势力十分强大,恐怕不能操之过急。另外,少年乃国之根本。我国教育也当要变之。只是不知教育该如何变。”罗培解答梁启超的疑问之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。

“其实教育之变革,也是势在必行。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,更需吸收西方学术。当前社会急需实用之学,如数学、物理等学科对社会却有很大的实用价值,应该大力推行和学习”梁启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让罗享培茅塞顿开。

培听过梁启超的话后,结合自己的想法缓缓道:“梁兄所言甚是。我中华五千年文化虽然优秀,若以国学为体,西学为用,确实会有更好的发展。”

谁会想到一个易学家和一个科举出身士子居然会相谈变法之事。后来梁启超在罗享培的指点下前往上海,再辗转到北京。终于在次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。结果由于操之过急,变法失败。

培经两年的筹备,于1899年创办了释玄斋私塾,释玄斋私塾在博学多才的罗培先生的艰辛经营下,让不少人都读上了书,培育出新一代的文化人。远在海外的梁启超听说这件事情后,有感创作了一篇《少年中国说》。“少年强则中国强”这句话到现在还十分出名。而正如罗享培所预料的,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。一千多年来选拔人才的方式总算得以改变。


韦千里罗享培的渊源

民国时期,命理学界出现过三位杰出的人物;他们分别是袁树珊、韦千里和徐乐吾,在当时有“南袁北韦中乐吾”之美誉。其中韦千里是年龄最小的一个,同时对于命理学的贡献又是最大的一个。

韦千里的父亲在当地是位小有名气的命理师,他从小就和父亲学习命理,但只是出于兴趣爱好,并没有深入研究。

在他16岁那年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。出于生活的压力,韦千里不得不继承父业,从事算命行当,由于经验不足,发展得并不顺利,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难以为继。心疼儿子的韦母向其介绍了韦父生前的好友罗培,让其跟随罗培系统学习易道知识。罗培虽然隐居在乡野办私塾,但其在命理学界的名声可谓远近闻名,因此,全国不少命理大师都拜其门下。

韦千里的父亲之所以会踏入易学界,和罗培也是分不开关系的。当年罗培应邀到上海一企业做风水布局,正好韦千里的父亲是该企业的员工,他自幼对于易经术数就十分感兴趣,当他看到罗培言谈举止间展现出的大师风范,内心充满敬意,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学习易道行业。原本想拜罗培为师,由于地域相隔太远,只得作罢。

不过,罗培给他介绍了上海当地的一位同道,韦千里的父亲就此踏入了易学界。两人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,成为了至交好友。

韦千里毕竟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,初到罗家还没坐下,就直接问道:“世伯这看起来生意也不太好啊。”罗培并没有和韦千里计较,而是先行招待了一番。

第二天早上,韦千里便见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一幕,在释玄斋的门口挤满了前来求助的缘主。这时候他才明白,原来罗培是为了招待自己而歇业一天,可笑自己还以为他老人家也没有什么生意。这时候他心中的傲气彻底烟消云散了。

随后的一段日子里,韦千里跟随罗培学习到了许多常人无法接触到的秘诀,对于命理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韦千里原以为罗培只是一个守旧的传统命理师。但后来,他却在罗培创办的私塾里看见了西方学说的踪影。这让他对于罗培的的看法又被刷新了一次。

由于韦千里要承担家庭生活的压力,所以并没有跟随罗培学习多久。当他把命理的核心知识了解之后,就告别罗培回到上海去了。

在离别前,罗培对韦千里说道:“千里贤侄,你在命理学方面的天赋极高,是我见过最好的一个,希望你以后将命理学结合时代发展,深入研究实践。谨记释玄斋宗旨“以德至上、以术为本、以道济世、以易结缘”。相信你会成为一代大师。

这番话对于韦千里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在韦千里大学毕业之后,他本来有一份高薪的海关工作。但是为了专心研究命理,他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。此后命理学从他的手上走上了现代化、通俗化的道路。

最大的遗憾是,他只和罗培学习了命理,并没有学到其他风水之类的奥妙。

为纪念罗培一生事迹,后学赋诗为赞:

善愿释家道德扬,医星堪舆授歧黄;

诸宗葺谱溯源派,老少同夸护一方。


阅读376
分享